2015-08-24 14:07:58 收藏 https://shoucang.southmoney.com
和田玉的洒金黄怎么形成?和田玉的洒金黄如何形成?
和田玉名贵而出现洒金黄的玉雕件则更是名贵至极,而且难以寻觅,那么洒金黄是如何形成的吗?洒金黄分如下三种:一是丝线状;二是斑块状;三是金黄皮壳间的伴有线状的洒金黄。从年份上讲,后者一定久于前者,他们均为自然形成的,由于洒金黄名贵故明代开始,也有采用人工微火烤而使其表面发红黄的,但在放大镜下观,可见牛毛小裂纹,并且其表微发干而涩,而自然在河床千百年间日嗮自然形成的则油润,无前者之特征,它的形成是有时被阳光直射,有时又侵入水中,经过千百余年的这样日积月累的长期如此反复作用而变化形成,而凡洒金黄者又多为白玉,这样就更令它身价倍增。
洒金黄之物多为小件,因为只有这样小的籽料,才能在河床中被随机移动,这样才能令它在水位时而下降方可嗮上太阳,而没有阳光照射并长期反复不断的变换角度照射,则形成不了洒金黄,而或许只是形成了块状深色的皮壳。从另一方面而言,洒金黄的这种块丝状的形成,也与玉的特殊机理结构有关,因为火山爆发的熔岩浆液,如河流一样是有脉络流向的,而当玉的形成时,玉也是有经络的,这其中就有紧松、疏密的微量区别,于是当阳光照射时,硬密为浅黄色,而松软处为深红黄色,这样便形成了自然壮美的微型画面。而这又不是所有的籽料又恰好具备这种软硬都能兼备一小块料上的,这种机遇则更少,足见洒金黄的稀缺,正因如此,早在明代就有人做人为的洒金黄,但由于人为所作和自然差距太大,逐渐改为做皮壳。
洒金黄之物,由于极为名贵,因而多采用薄翼工法,为的是尽量避免材料的浪费,使其尽可能的保留多些这名贵的天造之色——洒金黄。洒金黄的真与假极好分辨,因为它太过特殊,如同金红黄的油斑深陷玉骨。
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和田玉的洒金黄怎么形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公众号1:southmoney
公众号2:nczf2016
公众号3:zaiyu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