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简介: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张旭书法风格:
1、狂逸风格
据史籍记载,张旭书法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狂逸”。一方面,张旭的这种狂逸表现在书写状态上。张旭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和王羲之等魏晋时期的士族人一样追求放浪不羁的精神状态,生性嗜酒的特点进一步使得张旭在生活状态上与书圣王羲之有不谋而合的精神取向,因而,张旭的生活状态与王羲之坦腹东床服食五石散的状态十分相似。
另一方面,张旭这种狂逸表现在书法作品的表现力上。唐代诗僧皎然在《张伯英草书歌》中称张旭的书法“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更睹邓林花落朝,狂风乱搅何飘飘”,既透出张旭草书狂逸的气息,又暗含张旭集张旭、钟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势态特征于一身而风格统一。
2、不逾规矩
虽然张旭的狂草作品恢弘大气,任情肆意,但作品中的点画线条都有法度,先是做到了对笔法和草书章法的家学秉承,后是在熟练掌握传统技法表现语言的基础上以古法表达时代新意,从而使得其作品被世人认可。简而言之,张旭书法风格除了狂逸外还具有不逾规矩的特点。张旭受褚遂良启发而成为盛唐之际把中锋笔法纯熟运用而能随性赋形和畅意表现书法家性情特征的第一人。
张旭书法价格:
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位继往开来的大书法家,张旭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对于唐代书法艺术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张旭稍后的怀素、高闲等唐代僧人继承了张旭的草法,继承壮大了狂草的力量。而被称为“变法出新意”的颜真卿,则是张旭弟子中取得最大成就的一人。此外,邬彤、崔邈等也是学张旭而有所成就的,至于张旭二传、三传的弟子中有所成就的更是数不胜数。
张旭书法价值之高已经是用金钱所不能衡量的了,张旭书法对后世影响直至今日,在未来张旭书法在书坛的地位将屹立不倒。由此得出,张旭书法是无价之宝,自然张旭书法价格也无法用一个数字去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