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玉器收藏 书画收藏 钱币收藏 铜器收藏 木器收藏 珠宝收藏 瓷器收藏 杂项收藏

你懂得明代五彩瓷器吗?

2015-12-14 11:08:49 收藏网 https://shoucang.southmoney.com

  你懂得明代五彩瓷器吗?

  概述

  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所促成的必然结果。“天时”是指明代全国几大著名的瓷窑,均出现衰落的趋势,尽管还有不少地区在生产各类陶瓷,但无论从产品的质量还是数

  

量以及产品的多样性方面,均无法和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釉里红瓷及釉上彩绘瓷媲美。如浙江龙泉窑仍继续烧造青瓷,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器虽然仍为人们所钟爱,但在陶瓷的胎釉和制作工艺方面却无法和景德镇的瓷器相抗衡。至明代中期,景德镇的瓷器几乎占据了当时全国的大多数市场。大量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景德镇陶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繁荣的瓷器生产中心。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当时景德镇瓷窑遍地,一派生机。明万历时王世懋在《二酉委谭》中记录了景德镇当时的繁荣景象,“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

 

  景德镇

  景德镇具有极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这是形成瓷业中心的重要因素。景德镇四面环山,从祁门的大洪山向西贯穿江西的昌江流经景德镇。景德镇位于昌江中下游,距上游祁门140公里,距下游的波阳(曾名鄱阳)90公里。在景德镇附近有东河、南河与西河三条支流。东河源于浮梁东乡的东源山,仝长60公里,流经出产瓷原料和燃料的瑶里、界首、高砂、王港、鹅湖等地,于浮梁旧城注入昌江。南河发源于婺源西南山中,全长45公里,流经盛产瓷土原料和燃料的浮梁南乡之程村、东流、湘河、湖田等地。西河发源于安徽至德县,全长约50公里,经浮梁北乡的祁门、港口、大洲、三龙等瓷料和燃料产地。昌江各支流流经的地方,多为陶瓷原料和燃料产地,在历史上对景德镇的瓷业发展至关重要,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燃料供给和陶瓷产品对外运输的重要通道。这可以说是“地利”。

  所谓“人和”,是指由于明代全国许多名窑逐渐衰落和北方的战乱以及各种原因,各地身怀技艺的制瓷工匠汇集景德镇;外来人才和当地工匠的融合,迅速地推动了景德镇制瓷技艺的新发展,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局面。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构筑了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基础。

  

明代洪武年间,朝廷在景德镇设置了御窑厂。御窑厂平时有饶州府的官吏管理,每逢大量烧造时,朝廷便派宦官至景德镇督陶。御窑厂烧造的陶瓷数量很大,不惜人力、物力,追求“至精至美之瓷”。

 

  《明史》记载:“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御窑厂所用的工匠技艺熟练而高超,并且“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因此,御窑厂的制作均非常精致,不惜耗时费力,精美的五彩瓷由此产生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明代五彩瓷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阶段:洪武、永乐为初创期,宣德至正德为发展期,嘉靖、万历为成熟期。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经济、文化与政治中心南移。越窑勃兴,达到瓷业新高。东晋人赵慨,先后在闽、浙、赣为官,因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官宦沉浮,被贬于赣,隐居新平,将其在浙闽了解的越窑制造技艺,引荐于此,又对胎釉配制,器物成型与焙烧工艺进行系列改革,对新平瓷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赵慨导引新平师法越窑,成为景德镇制陶向制瓷进化之始。其功高勋重,被后世人奉祀为“制瓷师主”。明洪熙元年(1425年),镇民在御器厂内修“佑陶灵祠”(师主庙)奉祀,詹珊曾作《师主庙碑记》对此有所记述,赵慨被尊崇为景德镇制瓷开山之祖。

  南朝陈叔宝登基建康,大造宫室,至德元年(583年)令新平为华林园烧制陶瓷柱础贡朝。新平瓷业“自陈以来名天下”。

  隋代,建筑业生产跨入新阶段。大业年间(605—617年),景德镇所烧制的两座师象大兽贡于朝,为隋皇显仁宫所用,标志着新平瓷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唐代景德镇窑业有了新发展,“陶窑”和“霍窑”是其佼佼者的代表。《景德镇陶录》称:“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壕,体稍薄,色素润,镇中秀里人陶氏所烧造”。故“陶窑”为陶玉所开,所产瓷器载入关中,进贡于朝,称为“假玉器”。霍仲初开的“霍窑”,所产瓷器,“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因瓷器精美,贡于朝,受唐高祖钟爱,武德四年(624年)朝廷设新平县,置陶政,监陶进御。这是景德镇最早设置官家督陶官员。后来,柳宗元的《进瓷器状》称“艺精埏埴,制合规模。禀至德之陶蒸,自无若窳;合大和以融结,克保坚贞。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铏之德”,大文学家的赞美更增添了景德镇瓷器的风采。

  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产品以碗、盘类为主,青瓷釉色青中带灰,白瓷釉色较白。采用支烧法,碗、盘器内和底有一周长形支烧痕。以胜梅亭,湘湖为主。陈朝时制瓷已有一定名声。五代所烧白瓷,白度达到70%以上,透光度也接近现代标准。

  宋代时烧青白瓷为主,有名的湖田窑就在景德镇的湖田村,器型有碗、盘、合、瓶、壶、罐、枕等。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印花、篦划纹等技法。纹饰有龙纹、凤纹、婴戏纹、海水纹、缠枝花纹等。北宋后期在定窑的影响下,采用复烧法,提高了产量,也改进了质量,有“南定”之称。其中湖田窑的产品质量最好,釉色似湖水之淡绿,纹饰也精美。

  元代时开始烧青花瓷、釉里红和其他品种,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同时还继续烧制青白瓷。产品有梅瓶、玉壶春瓶、罐、碗、盘、匜、炉和高足杯等。元代著名制品有釉里红、青花,所烧卵白釉器,色白微青,器内有“枢府”字号,人呼“枢府窑”。

  明代时景德镇已成为瓷都,青花瓷大大发展起来,被称为“国瓷”,同时还烧有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种单色釉瓷。

  清代时烧瓷技术大大提高,品种有青花三彩、粉彩、珐琅彩,还有各类象生瓷和仿玉石、木纹、漆、铜釉色等,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洪武、永乐时期的五彩瓷

  

明早期釉上五彩瓷器传世品不多见,因为当时景德镇延续元代制瓷主流产品青花、釉里红的生产。然而从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洪武釉上红彩可以判定,洪武时期的红彩瓷器已为“五彩”瓷的蓬勃发展造声蓄势,可以说洪武釉上红彩已拉开了明代五彩瓷辉煌的序幕。

 

  洪武时期的五彩瓷器很少见,主要原因是洪武朝御窑厂设置较晚,当时所造瓷器应为民窑所烧。1964年在南京明故宫遗址所发现的洪武时期釉上红彩龙纹残片,“盘壁表里各画五爪红龙两条及云彩两朵”。其构图动感十分强烈,笔意潇洒劲利,龙纹图案空间安排疏密得当,云朵画法也生动活泼,充满意味;胎壁匀称,轻且薄,对光透映,里外龙纹叠合为一,表现了明初高超精致的制作水准。器物虽小,但图案纹样布局合理,是明初釉上彩制作成就的展现。特别要指出的是,用红彩描绘精细的龙纹、云纹等图案,只是明初才出现于景德镇。

  另外,明洪武五彩束莲纹玉壶春瓶,也具有鲜明的承上启下的印迹。它在造型上缺少明代中期的隽永秀美而

  显得比较粗犷,在尺度、比例上一些细节处不够严谨,装饰上还留有元代的多层装饰的遗韵,莲纹画得粗放活泼,但从整体看已和元代造型有很大的区别。

  关于永乐时的釉上彩瓷,过去未曾发现过釉上五彩,只有釉上红彩,如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永乐红彩龙凤纹墩式碗、红彩云龙直口碗。1986年,冯先铭先生曾在景德镇“见到一些新发现的永乐彩瓷,这批瓷中有白地釉上红彩、青花红彩、白地孔雀绿彩、白地刻填酱彩、白地刻填酱彩加绿彩、黄地绿彩等。冯先生认为,这些彩瓷品种的发现,说明了明后期的多数彩瓷在永乐时期已经开创。

  宣德至正德时期的五彩瓷

  宣德窑生产的瓷器品种之多是空前的,单纯的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彩。有文献记载:“彩瓷始自宣德。”但从近年考古发现,洪武时已有红彩出现。然而宣德时所烧红彩,较之洪武红彩更加鲜艳,并且色调有浓重和浅淡之分。“宣窑五彩深厚堆垛”,也许就是指这种色调浓重的红彩。河北安次县曾出土明宣德红彩缠枝八吉祥三足炉,其红彩色呈黑紫,深暗凝厚,表面无光,纹样线条粗犷。宣德时红彩是釉上红彩和五彩的开端,为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宣德以后,明代经历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共28年。这一时段,在陶瓷史上称为“空白期”,在传世作品和非景德镇地区的考古发掘中从未见过一件可以确认为这三朝的官窑瓷器。《明史》记载,英宗于宣德十年正月即位,曾一度减免征役、造作。御窑厂亦曾停烧。

 

  《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三年,“命都察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窑场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于各处货卖及馈送官员之家。违者正犯处死,全家谪戍口外”。正统十二年,“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命都察院榜谕其处,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景泰五年,“减饶州岁造瓷器三之一”。天顺三年,“光禄寺奏请于江西饶州府烧造瓷器共十三万三千有余。工部以饶州民艰难,奏减八万,从之”。从这些文献来看,正统时期对景德镇烧造瓷器有严格的限制,其他两朝也在减免瓷器的烧造。这些举措,对景德镇陶瓷在这三朝期间的发展必定产生影响。近年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不少学者加强了对明代这三朝的研究,推断这时期陶瓷发展大概有几种状况:其一,宣德末年留有未完成的瓷器在三朝完工而仍书宣德款或不落,这一推断来自于成化早期官款器的胎、釉的情况及彩绘图案和宣德官窑并无太大区别。其二,政治的不安定,宫廷内乱以及社会经济的衰退,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其三,上层统治者在兴趣爱好方面的转向,也可能是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

  景泰年间特别流行一种铜胎掐丝珐琅器,这种工艺历史已很久远,但在明景泰年间制作最精,最为著名,后

  世便以“景泰蓝”来称谓这种铜胎掐丝珐琅器。综其所述,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在官窑瓷器的烧造方面,的确存在停滞的现象,但从其他资料来看,民窑烧造的瓷器从未间断过。1988年,景德镇在明御窑厂遗址西侧,发现了明正统官窑堆积层。这一发现将随着研究的深入使人们认识更多的问题。

  明成化朝共23年历史,但在景德镇烧造的宫廷用瓷器的数量却很大。《明史·食货志》云:“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

  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明人王士性《广志绎》记述:“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用色浅淡,颇成画意,故宣不及成。”《博物要览》记述:“成窑上品,无过五彩。”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方面的情况,一是成化时御用瓷器烧造数量很大,二是五彩瓷的质量愈加精美。但是成化窑瓷器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斗彩。关于斗彩将另篇叙述。为研究之方便,我们根据约定俗成,将以青花色作为一种颜色用于陶瓷装饰中的作品称为五彩瓷。成化时的五彩,己相当成熟。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所藏的明成化五彩莲池禽戏纹盘,内外两面都用红色的颜料画轮廓,没有用青花勾线,而盘面图案中的莲纹采用色泽明艳的进口青料。图案以鸳鸯莲纹为主,构图精巧活泼,彩绘技巧纯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画面中使用了不少黄彩,主要图案以黄彩打底,上面再以红色渲染,使色彩更显浓艳厚实。这件彩瓷证实了明代彩瓷所谓“黄上红”的彩绘技法,开创于成化,非始于嘉靖。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明弘治朝的彩瓷基本是成化风格的延续,其中最有特色的品种是刻花填彩。刻花填彩的制作方法是在胎上先刻出所需图案纹样,上透明釉时将刻好的图案留出,将其用高温烧成后再在白釉露胎的瓷器上施彩并用低温烧烤即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弘治款五彩云龙纹盘便是典型一例,龙纹在釉下胎上刻成,釉上用孔雀绿、矾红、黄等色彩绘,它标志着釉上五彩的制作已进入成熟时期。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另一件黄地绿彩器娇黄地堆花绿彩赶珠龙高足碗,侈口窄唇,深碗壁,高圈足;碗外壁堆饰双龙戏珠,间饰云纹;内壁光洁无饰,薄胎黄釉,花纹以绿彩填饰。碗心有“弘治年制”四字篆书款,加填绿彩。这些白地绿彩、黄地绿彩为弘治时最主要的品种。明正德时烧造的彩瓷,其造型、装饰除继承前代传统外,还在创新中确立了正德朝独特的风格。正德五彩是在白釉器上直接另绘五彩纹饰,这种工艺,采用较广。正德白釉五彩器制作精细,使用较多的是红、绿、黄三彩,绿色多为翠绿和孔雀绿,绿色浅且闪黄。有些器物重用黄绿彩,红彩做点缀,或以套色来烘托纹饰,增加装饰画面生动活泼之感。

  正德五彩瓷的装饰,除传统的花鸟和穿花龙、翼龙纹饰外,还以阿拉伯文或伊斯兰图案为纹样作装饰,成为正德五彩瓷又一鲜明特征。

  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瓷

  明代五彩瓷器经过数朝的发展,到嘉靖、万历时已是相当成熟,质量和数量蔚然可观,开创了五彩瓷制作的新局面,在陶瓷史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嘉靖朝瓷器生产量在明朝最多,由于采用“官搭民烧”的做法,出现了官窑民窑竞烧的局面。同时瓷器的对外输出也极大地刺激和促进了陶瓷品种的创新。《景德镇陶录》记载:“制作益考,无物不有。”嘉靖釉上五彩以红、绿、黄、紫、孔雀蓝、黑彩描画图案,其中红、绿、黄为三主色,亦有金彩等多种色彩的五彩器。嘉靖五彩云鹤纹罐,造型圆浑饱满,纹饰粗犷豪放,通体以青花加红、绿、黄三色彩绘;黄鹤均先以红彩勾画轮廓线,再填以黄彩,杂宝及朵花点缀其间,主题纹饰上下分别绘变形莲瓣纹及蕉叶纹,整个画面热烈而不浮躁,非常典型地显示了嘉靖五彩的特点。

 

  嘉靖五彩瓷器的装饰内容丰富,有以龙凤为主体并配以水波、祥云纹的图案,也有以花卉、禽鸟为主题的图案,还有以婴戏或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图案。五彩天马纹盖罐造型端庄,胎坚釉润,主体纹饰绘四匹天马,形象夸张简练,极富动态,其他配衬纹饰有彩云、海水纹,整个画面不使用青花,属纯正釉上五彩作品。

  在世界许多博物馆中,嘉靖五彩瓷传世品很多,其中大器较多,如大罐、大缸、大盘等。嘉靖五彩器,多数有六字青花楷书款。明代万历窑的五彩瓷仍以前代风格为主体,没有新的创造。万历时五彩的装饰改变了前代构图清新疏朗的风格,以图案纹样满密为胜,特别是采用镂空工艺。装饰的内容仍以龙凤花草为主,并有婴戏、八仙、百鹿等图案。也有用雕塑手法来表现的,并带有道教色彩。另有以吉祥内容为题材的,如福、禄、寿这些祝福的吉语用得较多,更显出了平民化、市俗化的意味。《博物要览》载;“漏空花纹,填以五彩,华若云锦。”以镂空工艺和五彩相结合的装饰方法,是五彩瓷在明代出现的新品种。万历款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是典型的镂空五彩装饰。该器运用镂雕与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手法,纹样繁密,多而不乱,镂雕工艺与施彩搭配得巧妙无比,色彩热烈,红、黄、绿、青花等诸多色彩把整个器物烘托得艳丽华美。

  嘉靖、万历五彩器的共同特点,即装饰繁密、色彩绚丽,制作工艺和造型大同小异,因此常被归于一类器物。但嘉靖五彩多用孔雀绿彩,而万历五彩则不然,这是两朝五彩瓷之间的重要区别。

  明代的五彩瓷博取中国陶瓷艺术近千年的精华,从初创到发展以至成熟,从洪武、永乐到嘉靖、万历,无论是五彩瓷的颜料,还是彩绘工艺、烧成工艺都已达到历史上的高峰阶段,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明代五彩瓷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