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玉器收藏 书画收藏 钱币收藏 铜器收藏 木器收藏 珠宝收藏 瓷器收藏 杂项收藏

陶和瓷有何区别?“陶”与“瓷”名称之外有何区别?

2015-04-15 16:20:47 收藏网 https://shoucang.southmoney.com

  陶和瓷有何区别?陶和瓷有什么区别?“陶”与“瓷”名称之外有何区别?

  提及瓷器,首先映入脑海的或许都是外表光滑、洁白并有美丽图案的艺术品形象,相对而言,陶器似乎大多会与外表光滑、洁白并有美丽图案的艺术品画上等号。更有甚者,对于二者不甚明了,直接称呼“陶瓷”。那陶器与瓷器是一种器物吗?二者又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
元青花 鬼谷子下山

  元青花 鬼谷子下山

  首先是质地上的差别。虽然现在的工艺特别的精巧,但是只要你细心的观察,瓷器比陶细腻,而陶特别的粗糙。陶有杂色,微带点褐色的斑点。陶的价值没有瓷器的大,而且它的做工简单。入水的溅裂程度与烧制器具的黏土有关,陶按照颜色和质地分类,骨瓷是由其质地而得来的名字,就象骨一样,外面的釉质特别的硬,而里面的瓷却有特别好的柔韧性,一般用开水烫不会出现裂缝。反而是高白瓷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高白瓷一般就做为艺术品。它的质地均匀,没有特别的釉质,不同的就是在于黏土的纯度。人们总是把瓷与陶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这种提法反映了陶和瓷都是火与土的艺术。由于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

  其次是原料的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马家窑型:菱形纹彩陶罐

  马家窑型:菱形纹彩陶罐

  第三,烧制的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第四,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第五,胎质不同。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第六,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一般情况下,原料和烧制温度是判断陶与瓷的主要条件,上面提及的其他因素也是与这两个条件密不可分的。当然,有的人也有一些自己的分类方法,比如说看二者透明度(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等等方法。

  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陶和瓷有何区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