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玉器收藏 书画收藏 钱币收藏 铜器收藏 木器收藏 珠宝收藏 瓷器收藏 杂项收藏

和田玉的雕刻和运用是什么?

2015-10-08 11:58:46

  和田玉的雕刻和运用是什么?和田玉的雕刻和运用有哪些?

  和田玉是中华玉苑中拥有的独特资源,中华文明中的玉器是以和田玉的特质为代表的。玉有“五德”,讲的是和田玉。“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细然”、“瑕不掩瑜,瑜不掩暇”等赞扬的是和田玉的特点,和田玉是中国玉的象征。历来人们对和田玉的向往、爱好、追求几乎达到了神秘、痴迷的境地。现在的羊脂玉真可谓是“一两仔玉,一两金”了。这样珍奇的人间瑰宝,随着采集的艰难与稀少。对于收藏者来讲,得之一玉,束之高阁,作为欣赏与财富的积累,或留传后代或保值升值。然而,对于和田玉这一大的玉种,玉料完整无缺者不可说无,但终究寥寥,而大多数原料都有一个由原料转变为商品、工艺品、珍品乃至于绝品的过程。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这就需要我们把稀少的、有限的资源,充分合理地运用起来,增加其艺术含量和文化品味.避免和防止急功近利的市俗商品化倾向,使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1、优料精用:一块上佳和田玉,色好形好,可不加雕饰或稍加雕饰,保其重量,配一高档底座,本身就是一件很为雅致、难得的艺术品,供欣赏,收藏。一块优质白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在施艺的过程中,应慎之又慎,不应轻易动铊,以免留下遗憾。正如同行所讲:得一块昂贵的羊脂玉,不动铊不亏,一动铊子就亏,可见谨慎构思的重要。难怪乎,许多人对羊脂玉不敢问津。须知,得一美玉,原样收藏者毕竟少数,大部分都需启动创作者的灵感,开动丰富的想象,使之成为一件佳作,成为一件艺术品。优质原料如何精用,继承与创新仍然是永恒的主题。先辈们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玉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以青铜器造型为主的各类炉、瓶、薰以及壶、盒、杯、碗、洗等题材,传统的人物仕女、仙、佛、童孩、花卉、鸟兽等题材和造型等都是值得荆门借鉴.甚至仿制的。如:北方的三足元炉呈两环,显浑厚、质朴,而南方的三足元炉呈五环,盖子上增加三环,呈圆润典雅,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流派和地方风格,这都是先人经过若干时间,琢磨出来的。同时,我们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重要在于创新,要给作品富于时代感,新意感。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具的改革,我们完全有条件,把创作的思路再宽阔—些,再奇突—些。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绝。”

  如:1989年,扬州制作的—对青玉《百寿如意》,荣获国家珍品奖。如意长44.5厘米,宽12.3厘米,而如意的背面,采用了炉瓶薄胎[水上漂)的工艺处理手法,厚薄匀称,再采用镂空雕的工艺技法,每只如意刻有一百个不雷同的“寿”字,字字相连,笔笔不断,每只如意仅七两重,作品既有浓厚的书卷气息、又有工艺雕刻精致入微之感。

  又如:扬州在1988年制作的一件由工艺大师刘莜华设计的白玉《内链双瓶》,在连体双瓶内贯以一根内链,连接双盖,其工艺技巧绝伦,内链计算的精确,真是巧夺天工。同年在天津召开

  的全国玉雕质量评比会上,有的同行都提出这样疑问,怀疑内链是否后续。一根内链构思独到,雕琢艰险,但成功后其艺术魅力及其经济价值却是无法比拟的。

  2、次料利用:和田玉并非都是越白越好的羊脂玉,洁白无瑕,再附上秋梨或桂花皮色,固然

  人人喜爱。但大部分原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瑕疵和绺裂,都带有“遗憾”。因此,把大量的各种质地、档次的玉石加以运用,那是对和田玉资源开发的一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扬州挖掘恢复了失传近200年的山子雕工艺,既借鉴于明清山子的风格,又立意创新。从外形雕延伸到内雕及内外雕的结合。山子雕工艺是保留其玉石天然美的外形,在其外部和内部分层次地摊琢众多的人物、山水、树木花鸟、亭台楼阁,组成一幅立体的书画长卷。山子雕的创作都赋予故事内容和诗情画意,给人以儒雅、古朴之感,显露文人气质。其工艺技法上,则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相结合,层次清楚,构图完整。山子雕工艺的恢复和发展,为和田玉以及其他玉种的广泛运用提供了空间。它更能广泛地运用于有绺、有裂、有浆色的玉料上,发挥其工艺技法及特长,用景物、层次等来去脏遮绺。由于各种雕琢技法的结合运用,使作品更为精奇,更为耐人寻味。

  1995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构思设计的一件重达约2000斤的青玉《汉柏图》,原料有浆多绺,但经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再现汉代“青、奇、古、怪”四棵柏树。正面一棵苍劲古柏、似一老寿星俯视大干世界;近旁一棵柏树,枝干弯曲似游龙;背面一棵古柏直插云宵、充满生机,另一棵为侧拐状,似桥梁,可行人,并以古刹老树、游人观赏为陪衬,交相辉映。由于作品的艺术品味和魅力的提高,使原材料的质地与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其经济效益也数十倍地上升。

  扬州山子雕工艺的恢复和发展,为原来属于青一,青二等级类的玉石原料,提供了出路,激活了和田玉的市场。在山子雕工艺恢复的同时,扬州又研制了随形雕、仿古件及玩饰件等,使扬州玉器走出了传统的五大类品种的格局,因此扬州也逐步成了和田玉的集散地。

  3、小料大用:谁都想得到一块完整的和田玉,创作出一件完美的作品,但这样的原料实在是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求。小料如何大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因材施艺,巧妙构思,能从视

  觉上、情感上引发出丰厚、充实而有变化的空间。这就需要:一是—件玉石原料在设计时能立着

  用的尽量立着用,则显得大,卧则显小。行家称:“宁立勿卧”,这是一般规律,二是在突出主体的前提下,配以链条,将作品立体空间放大,此种方式通称“链子活”。三是玉器的组合,在1964年扬州老艺人杭学文就发明了套碗机(也称套料机),在一块玉料中套出若干块料,组合成各类薰、炉、塔、盒等。四是造型要完整,做工要细腻,要使人爱不释手,玩之、佩之、饰之,有一种丰富的充实感,物件虽小,在心中的地位很大。前人的子岗牌即是例证。

  1985年,扬州出一件佳作,是由顾水骏、汪德海等人合作的白玉《三星对奕图》,料重不足千克,但倾注了创作者心血。内容引用西游记中三星对奕的故事,构图似乎很简炼,但大有多一

  笔嫌多,少一笔不足之感。人物传神,在不到黄豆大的面部上,细部刻划精细入微,锭子用得处处到位,反复观赏都觉得越看越有看头,回味无穷。加之,一红皮色上刻有《对卉图》,画龙点睛,人人见之,人人爱之。

  4、俏色巧用:玉石的色彩是丰富的,用得恰到好处也是不易的。用得好出精品,甚至出绝品,用得不到位,反显弄巧成拙。超越常人想象的,奇异而又巧妙地应用俏色,使其增添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体现了创作者的阅历和见识、想象和灵感。

  扬州在20世纪80年代出了一件绝品——白玉《官帽》,这件作品是已故工艺大师韩宏构思设计的。这是一块半面有红皮而另半面已分化断裂的和田仔料,分化断裂的那一面,几乎是带有褐黑色的浆斑,也可以说是块谁也看不中的“废料”,充其量制作一仿古件而已。但韩先主突发奇想,发现有红皮的那面其形状很像清皇宫的“官帽”。于是把带褐黑色的浆斑部分全部掏掉,利用红皮浅刻龙的纹样图案,且色彩、外形、大小酷似一顶“官帽”,造型逼真,令人叫绝。

  又如他的作品:新疆卡瓦玉《斗熊》,原也是一块不起眼的次料,用其天然外形与色彩,构思一只笨熊,熊背恰有一道裂绺,不加雕饰,活灵活现是斗伤的熊,因此取名“斗熊”。此件作品现藏于扬州玉器厂精品室,永久保留,凡观赏者,无不赞奇,给以高价也不让售。

  以上是个人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无非是“抛砖引玉”。目的在于我们要珍珍惜和保护和田玉的资源,合理开发和运用好和田玉的资源,探索和谋求健康的共同发展之路,使和田玉在中国玉器发展进程中发挥其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促使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久盛不衰。

  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和田玉的雕刻和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