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怎么鉴定?怎样鉴别高古?
2015-10-10 13:50:58
高古玉怎么鉴定?高古玉怎样辨别?怎样鉴别高古?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希正是这样定义的,明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汉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高古玉以和田玉为主,历来千里挑一,留存至今大部分在慱物馆及少数藏家手里。古玉是出自古人之手,反映古人心声的玉雕。不是你、我、他想像出来的或理论出来的。现代玉雕和仿古玉雕就不具备这个特征。玉玩的是文化含量,越古越好。
高古玉精品其工艺相对复杂精美,玉材大多出自昆仑山脉,有不少达到和田质地。随着收藏高古玉的热情渐涨,收藏者对如何鉴别高古玉的水平有很大提高,不少防品都已成了门外货。特别是一件材质、纹饰、形制、工艺特征较符的普通高古玉,几乎在藏友眼中成了熟客,都能得到公认。这是民间高古玉收藏步入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形势的发展将会向更高层次迈进。
高古玉研究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收藏者与造假者始终是一对正道和邪道利益关糸的竞争对手。而这种竞争的焦点,将集中表现在对高古玉工艺、纹饰、形制、材质的精工、精选上。客观上普品相对多些,而精品很少见,且价值无量,必然要成为相互之争的首选标目。但对高古玉精品的真假识别,要比一般普品更难。区别在于:普品是古代玉工手工操作的成份大,留下的工具、加工痕迹较明显,而现代制玉的高级工具派不上大用,按照古人的方法去做,现代玉工也不会干这种傻事,即是做了露出的马脚也很明显,按现在收藏界的水平很容易被识别。普品在玉材上也有明显的特征,古代选用地方杂料多,也有和田料,但总体上材质水平不高。目前大量普品高古玉的出现,人们对这类材质及其存在的包浆、沁色等,多少形成了糸统概念,有一种熟悉感,识别相对容易。而仿造要选出几乎相近的材质,并加以做旧,效果总是不佳,很容易分辨。基于这些客观因素,高古玉普品仿者已不占优势。
高古玉器(汉代前)的取材,有的源于地方玉,有的来自新疆的和阗玉,大都取材于河床中的籽料或山流水料,这两种玉料因剥离矿床时间很久,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下,其自身已形成了玉皮和沁色。但是古人制玉却认为皮和沁全是杂质而将其去掉只保留玉的精华部分、(商代的一些小动物留有玉皮及巧色)高古玉器大部分都带有沁色。玉质的不同、地域不同、土壤的环境不同、埋藏的时间不同等因素造成玉的沁色也不同,有时一件玉器上会有几种沁色。分辨古玉的各种沁色可以断定古玉的真伪。我们如今看到真古玉的沁色都是成器后沁入的。
高古玉沁色种类凡多,有红沁、朱砂沁、土沁、水沁、金属沁、水银沁等等。所呈现的色彩主要有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绿色、紫色、蓝色及过渡色。沁色一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实际上应当是外界化学元素沁入玉中所呈现出的色彩变化和状态特征。色彩是有别于玉质本色的来自于外界的其他色素。非交互状态表现形式为色彩的相对独立性,没有与玉的分子结构产生互变。交互状态表现形式为外来原素与玉内原素产生互变,从而改变玉的本质结构变化,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研究古玉的沁色对鉴别真假古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质、形、工、沁是古玉鉴定的四大要素。随着科技的发展,造假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形和工本来就是人为的,五千年前的先人们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都能做出来的东西,现代人也同样做得出来,而且是可以乱真的。所以重点应集中在质与沁的研究上。质也有两种含意:一是玉本身的质地。玉本身的质地是指它的矿物属性及产地;二是指质的变化,这就和沁分不开了,有沁才能有质的变化,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古玉在地下埋藏几千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次生变化。其表现形式有:结晶体、竹叶状次生物、针状结晶、蚂蚁脚、霉点、鸡骨白、皮壳、蛀孔等。
玉的表层沁色有其内在的原因,质地疏松、多孔缝隙的玉材比致密玉质有更大的表面积,经科学实验测定,表层透闪石(属链状硅酸盐矿物)基本次生变化成滑石(属层状硅酸盐矿物)而比链状硅酸盐矿物有更强的表面化学活性,这将加速表面吸附和表面化学反应。埋藏于潮湿偏酸性土壤中长达数千年的玉器,一方面自身材料中的活跃元素(主要为钙,包括杂质矿物方解石和透闪石次生成滑石后的剩余钙)会溶失,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元素及有机物也会吸附于玉器表面。表面较内部的铁含量增高并呈红褐色者,应为表面吸附了铁并生成赤铁矿和针铁矿所致,滑石粉片晶之上浮有针、柱状晶体(用40倍的放大镜可清晰看到),黑色表皮含铁比内部高,并且出现的元素往往与有机物相关,在红山古玉黑色皮壳的检测时,检测到30多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由此可初步推断黑色的表皮应该是腐殖质类的有机碳引起的(人工沁色的化学元素往往比较单一)。一些玉器的表层有绿色沁,这是铜器和玉器同时埋藏形成的。竹叶状纹和草叶纹应是斜黝石在玉表滑石化后显露出的特征。蚂蚁脚及霉点,在玉表层的出现应是含色的矿物或有机物沿玉的缝隙沁入而未与玉质发生交互作用的现象。
总之,古玉的受沁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为的染色有着本质的区别。经验是一种感知,真与假的认知,天然沁色应当是产生于偶然的。而在这种偶然产生的自然色中,我们却发现了一种偶然的色彩构成(这种色彩构成又有别于纯天然的色彩构成,因为它是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为造成的)——就是这种发现令人惊讶和愉悦。但是反之,对于一块具有相近色彩的人工染色的仿古玉,在审美上就不会令我们产生同样的惊叹与愉悦,反而让人生厌——因为在我们看来,它的色彩和形式是经过人工设计和加工的,它应当如此,因此是理所当然的。
沁——让古玉变得千姿百态,她赋予古玉新的生命,让爱玉者如醉如痴。它让历史变得更神秘也更清晰。
高古玉,在国外艺术品市场上是常青树。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高古玉得到了欧美一些大收藏家的追捧。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那些大收藏家们一直钟情于新石器时代的陶瓶、陶罐等古朴的收藏品,而高古玉与高古陶瓷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受到垂青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高古玉鉴别方法
1,断新老:器物的钙化,沁色过渡自然,并且深入肌理。(短时间作假,绝对不会如此)
2,看包浆:古玉除了被腐蚀外,都会有包浆,最重要的是,打孔及刀工中的包浆应该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有的还会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时存在。
3:盘玩时,有钙化的地方会慢慢的变回玉的本性,根据钙化的轻重,时间有长有短;上面的沁色会逐渐变浅,但不会消失。完全变化后,玉器会很润泽。假货则绝对不变。
4:把玉器放进80度左右的温水中,钙化的,会从裂缝中连续不断的冒出细小的气泡(因为钙化后,改变了内部分子结构,变得疏松了)。没有钙化部分不会出现此现象。
5:放进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会感到有一种粘粘的感觉。并且每次都如此,直到盘玩通透。
6:盘玩中的器物,见到汗液或是水后会有一曾灰皮出现。(出灰现象)
7:用PH值试纸测试,基本会成中性。(与当地土壤结构也有关)
8: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纹,这是由于玉器长期在地下,受地热,地湿等影响,张裂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玉九裂”。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个明显的特性。
9:出土玉器都有阴阳面,因为受地湿地热矿物质等的影响,阳面变化较阴面变化小,也就是钙化,沁色,腐蚀等比阴面差。
10:看反光,因为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由于用力不均,加工面会有很多细小的面组成,所以迎光看时,会有不听的反光。
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高古玉怎么鉴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