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瓷器上的“严母”:昔孟母 择邻处
2017-06-05 16:14:17 收藏网 https://shoucang.southmoney.com
民国粉彩孟母三迁故事图帽筒(图一)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的传诵名句,说的是在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迁自己的住处。正因为孟母对儿子的悉心教育,才使孟子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这个粉彩帽筒就绘有孟母三迁故事图:孟母穿着布衣,双手微举,嘴唇微动,似乎在向前方老婆婆打听附近的情况。旁边的侍女用竹竿挑着行李,静静地站立。前方的老婆婆头发花白,肩扛竹竿,身背竹篓,脊背弯曲,似乎在回答孟母的问题。小孟子一手拉着母亲的衣角,一手放在嘴角,像在思考着什么。背景是一棵开满红花的树,亭亭玉立。此帽筒高28厘米,口径12厘米,釉面滋润,画工精细,色彩舒雅。
清代岳母刺字纹五彩大盘(图二)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儿子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的岳母,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这个五彩大盘就描绘了岳母刺字的场景:岳飞头戴官帽,身穿官服,跪在地上,双手扒开后背的衣服。身后是他的母亲,一手托着岳飞脊背,一手拿绣花针,正抿着嘴唇专心致志地在岳飞背上刺字。右边的两个侍女窃窃私语,左边的官员举着令牌,书童端着宝剑。此盘直径36厘米,敞折沿、矮圈足,盘型周正,胎质细腻,温和莹润,色彩和谐,美观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