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分为哪几类?其背后又有什么收藏价值?
2016-11-22 14:13:14 收藏网 https://shoucang.southmoney.com
中国的创作版画,反映了中国独特的版画美学,但它本质上是文人的案头清供,受众面比丢勒宗教题材的创作版画要小得多,只能在文人学士、官宦之家等上层阶级中洛阳纸贵。老百姓青睐的是具有生活使用价值的复制版画,如年画。
版画,可分为复制版画和创作版画两大类。
前者属于社会印刷品的范畴,后者则是艺术家利用版画技术所做的原创艺术实践。在媒体科技不发达的过去,人们试验了各种材料手段,以留住历史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从比较原始的刻石摹拓、雕木印书、金属蚀刻,直到原理精微的化学、感光制版,复制版画以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等技术形式,使大量科技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延续获得视觉图像方面的补充。
历史上,复制版画属于应用美术的范畴。
如戏曲版画是演员依样化妆的图例,宗教版画是消灾祈福的供品,小说版画则是情节的辅助说明。有些绘画名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也会将本来只有一幅的作品进行版画的复制。然而由于画家不直接参与制作,技术工匠又不署名,使得复制版画蒙上“替代品”的影子。油画、国画等注重直接摹写的画种,由于能够使观众直接从画面上感受到画家的作画状态,从而了解画家的性情,因此相较版画来说具备珍贵的唯一性。
当它们被制作成版画时,各种复制技术都在努力还原油画、国画的肌理效果,尽管有的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甚至还有画家的亲笔签名,却在艺术的独创性方面始终稍有遗憾。收藏名家名作的复制版画,不仅为了作者的名气,也要看技术是否精良,品相是否端正,才会有升值的潜力。这通常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具有一定的风险系数。创作版画则不同,它是艺术家在充分熟悉复制版画技法流程的情况下,根据印痕、肌理等美学特色进行灵活搭配的再创造,具有艺术或学术上的唯一性。
早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艺术家丢勒就进行了大量创作版画的实践,这些作品大多是宗教画,以其一定的实用性而为民间收藏奠定了群众基础,创作版画也由此发展出堪与油画、雕塑比肩的历史,使得许多后来的艺术大师,如伦勃朗、蒙克、毕加索等都有创作版画面世。